文/章大均
11月6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红安红色歌谣新时代传唱人才培训”在中南民族大学隆重举行开班仪式。此次活动汇聚了众多领导、专家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学员,共同见证了这一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时刻。
出席开班仪式的嘉宾包括中南民族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三朗扎西,原湖北省文联副主席黄中骏,湖北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尕藏达杰,中南民族大学首席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彭修银,以及来自甘肃省文旅厅艺术研究院、湖北省文旅厅艺术处、兰州大学音乐学院、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等多所知名机构的领导和专家。
在致辞中,三朗扎西副书记强调了红色歌谣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教育意义,他鼓励学员们从红安红色歌谣中汲取灵感,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精髓,为红色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甘肃省文旅厅艺术研究院院长周琪则深情回顾了红安这片革命沃土的红色历史,他指出红安红色歌谣是历史的见证、时代的强音,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原湖北省文联副主席黄中骏表示,此次项目为学员们搭建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让他们有机会与全国各地的同行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共同推动红色歌谣的传承与发展。
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慧作为专家代表发言,她强调作为新时代的传唱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演唱功底,更要有一颗热爱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心。她希望通过歌声将红色歌谣中的革命精神和民族情怀传递给更多的人,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学员代表薛海也在致辞中表示,他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深入学习红安红色歌谣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掌握传唱技巧,提升艺术修养,为新时代红色歌谣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据悉,此次“红安红色歌谣新时代传唱人才培训”项目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以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学科研平台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优秀艺术从业人员进行为期30天的专业培训。课程涵盖了红安歌谣的艺术特色、地域文化、主题意蕴及审美特征等多个方面,以及歌谣演唱中的装饰音、音乐色彩与演唱方法等演唱技巧,旨在深入挖掘红安红色歌谣的独特魅力,培养一批热爱红色文化、擅长红色歌谣传唱的新时代人才。
此次培训班的举办不仅是对红色文化的根脉传承,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彰显。相信在各位领导、专家和学员的共同努力下,红安红色歌谣将在新时代继续唱响,红色精神也将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央视频、亚洲卫视、中华网中国文旅等十余家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国家艺术基金监督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也亲临现场,对培训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指导。
新春迎盛会,菊乡展新姿。近日,内乡县首届网红年货节暨支付宝生活好集市活动火热开幕,记者专门采访了此次活动的承办单位负责人、内乡县衙博物馆馆长王晓杰。
1月10日上午,内乡县衙博物馆馆长王晓杰带领督查组,对景区内外进行全方位安全大检查,确保春节期间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12月19日至23日,内乡县衙博物馆在北京参加“二十四节气文化艺术”展,集中展示了“打春牛”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情况。
9月21日上午,内乡县衙博物馆党总支书记、馆长王晓杰带领班子成员等,走访慰问退休党员,并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送学上门。
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也为广大热心于博物馆的志愿者提供一个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平台,内乡县衙博物馆在2019年暑期,向社会公开招募100名志愿者。
近年来,内乡县衙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提高博物馆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内乡县衙博物馆高度重视文化科研创新工作,积极搭建平台和载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促进创新成果有效转化,实现了内乡县衙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